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

的确是“何不食肉糜”的角色

郑有文在《“何不食肉糜”比喻毫无根据》一文写了:“祇要翻开报纸,大马人民根本不愁没工作,获得三餐温饱不是问题。”我觉得有点纳闷,他翻开的报纸是英文报纸呢或者是马来文报纸?在他马华自己的网页上,王赛芝就揭露,首相署从2009年开始推行的“电子爱心”(E-Kasih)登记计划,无法全面反映国内贫户的实际状况,最终将导致非巫裔贫户无法获得应有的援助。根据这篇马华宣传,妇女、家庭与社会部于2010年共获得政府7亿5600万令吉,以通过四项计划,教导低收入群谋生的方法。如果不愁没工作,何需政府去教导谋生?如果郑有文说“获得三餐温饱不是问题”,那么这7亿5600万令吉又究竟花在什么地方?

何况,众所皆知,华文报纸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作用除了是传媒之外,也是非常关注族群社会的发展以及关怀和援助弱势家庭。我们只需阅读华文报纸的地方版,例如《星洲日报》的《雪隆版》和《大北马》,往往就可以看到有多少华人家庭确实是生活在社会边缘,因此许多华文报纸都成立基金会来援助受到忽视的弱势家庭。我劝郑有文别只“翻开”报纸,要多多阅读华文报纸,就算不阅读,也上自己马华的网页,因为马华本身的网页就刊登了霹雳九洞新村沈健辽一家三口住破屋获得国家福利基金拨出1万5000令吉援助金的宣传。郑有文记得和王赛芝多多沟通,因为马华的网页引述了她的一句话:“我感谢《星洲日报》的报导,我相信这个案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郑有文觉得霹雳九洞新村沈健辽只是个案,那就和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谈论,也多多参加讲座及和人民互通信息,因为2009年的马来西亚劳工交换电子网站(Malaysian Labour Exchange)数据显示,大学生失业率从2009年3月的5万7701名狂飙至2009年10月的8万1046名。如果认为2009年的资料或许已经过时,以其在写些空洞无物的文章来作人身攻击,郑有文倒不如花时间去研究2011年大学生失业的数据,这可能有助郑有文了解自己的“翻开报纸论”和“何不食肉糜”的言论相差的距离有多近。

郑有文说:“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是供给有能力购买房屋的人士,我们提出的30万令吉贷款顶限,并不意味月入3000令吉以下的人民,就必须购30万令吉房屋,如没有能力可以不买,也可以买10万令吉屋子。”针对这句话,我想问问:

1) 国阵政府如何避免发展商搁置房屋建筑工程?
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REDHA)的统计显示,在全国房屋数量中,至今有1.2%是搁置的。如果这搁置房屋建筑工程的问题不能解决,人民交付了100%贷款却没有房子可住,这是不是给月入3000令吉以下的人民更大的问题?

2) 大马房地產发展商会主席拿督任广財指出,在巴生河流域和檳州近市心的地区,欲找到22万令吉或以下的有房地產近乎不可能。针对国家政策,国阵政府通常都喜欢“諮询”相关利益者(包括大马房地產发展商会(REHDA))的意见,为何却对这些反映事实的呼吁无动于衷?

国阵政客和文棍喜欢“劝告”人民“如没有能力买30万令吉房屋,也可以买10万令吉屋子”。其实,如果我们在网上浏览,不难发现有成千上万的房子在被拍卖。且不谈为什么这些房子的主人是不是不能及时偿还贷款而被银行拍卖,这些拍卖资讯确实显示在雪隆城市地区的确有些房子是少过10万。然而,曾经去过这些地点的人就知道为什么如此物廉价美的房地产却乏人问津。实际上,由于分层地契、房子管理和维持上等等都出现了问题,居住在这些廉价房子的居民经常都要面对截电、断水和电梯故障等等问题,久而久之,这些因素就造成房地产价格下调。在卖不出好价钱时,屋主只好出租给外劳,这又衍生了治安和卫生条件问题,最终造成了这些房子被银行拍卖,即使是少过5万令吉也无法吸引买家。

马华高官都居住在豪宅,当然就不知道在城市地区例如菜市场、夜市、霸市、咖啡店、等等工作地点里工作的外劳是居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些地方有些民生问题,所以这些政客和文棍才会提议人民去购买这些地产,这公正党青年团宣传主任李凯伦形容他们为晋惠帝,我看这也是正确的。可是,我还倒觉得李凯伦客气了,那些涉及PKFZ和最近旅游部广告黑幕的高官似乎比台湾的陈水扁毫无逊色,马来西亚选民竟然能够让这些水准的政客执政了50年,我看这也是一个世界记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