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星期四

不懂历史的话

朋友问我最近忙着什么?我说我忙着教我孩子读书。教书?是的,我推了一些工作,每天提前回家教孩子读书。

春秋时期的管仲有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两千多年前的政治家都懂得教育的重要,只是,以我国的情况来看,多年来教育课程的重点,只怕不是为国家树人,而是为执政团体的政治目的背书了。所以,我宁愿提早回家,事必躬亲来教育孩子,也因为如此,我对学校课程就有相当的了解。

从今年开始,小学4年级的学生必须读历史。这小学历史的教科书是什么素质?我想,出席“历史还是故事?——论小四历史教科书争议”讲座的读者肯定就会知道争议和问题的所在了。

拿个例子来说,小四历史课本第8单元有篇《显赫人物》,以国内的政治气氛来说,这些显赫人物肯定必须是马六甲王朝的人物。当我的孩子念到海军统帅的职责是担任苏丹的私人保卫人员时,我问问,你认为这是真的历史吗?她满脸茫然,当然,这是我意料之中,否则政治人物怎么会选择在小学4年级就教这种“历史”?

我向孩子解释,这段文章有几种可能性。第一,海军统帅可能真的把海防任务、军事建设、人员训练、等等重要任务放在一旁,跑去当苏丹的私人保卫人员了。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马六甲今天已经没有了苏丹。当然,也可能是海军统帅没有跑去抢王宫守卫的工作,只是写这种“历史”的人,分不清小说和正史的分别。旧时代教育不普及,写历史的人或许兼职写小说,这也不稀奇。

可是,在21世纪年代,自称自己是世界级(World Class)教育,怎么可能将兼任王宫守卫工作的海军统帅当成显赫人物?或者说,怎么可能将一本小说当成历史来教呢?难道过滤教材的人,思考能力还处于教育不普及的年代?

其实,以小说来混淆历史的教育,自古就有。

例如说,小四华文课本里的《空城计》,那是根据《三国演义》编辑的故事;文章把诸葛亮描绘成冷静、临危不乱的聪明人,而司马懿则是多疑却上当的人。可是,司马懿是曹操祖孙三代都防范有加的天才,在拥有15万大军的优势下,他又怎么可能不将一部分的士兵当成先锋进城,其余主力在城外等待呢?在那“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年代,一千先锋的性命,恐怕在司马懿的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司马懿担忧的是,在他势力没巩固之前,没有了诸葛亮,往后遭到灭族的,只怕不是曹爽三族,而是他司马懿三族了。

封建社会喜欢神化诸葛亮,那是因为旧教育是以忠孝为先,而诸葛亮忠于蜀汉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要臣民效仿的最佳模范,在这种情况下,小说就渐渐变成了人人接受的“历史“。

对我来说,读历史是有必要的。不懂历史,轻则出丑而已,重的话,恐怕就会给人不知羞耻的印象了。

例如说,最近有位政治人物说,纳吉施政“相对开明”,而且善待华人之作风乃“前无古人”。诸位,我们暂且不谈首相是否应该善待全体国民这问题,在东姑阿都拉曼执政时期,华人都能被委任为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这句“前无古人”是否给你一种满脸谄媚相的感觉?

当孩子为了背历史的名词而烦恼时,我就对她说:“记住,不懂历史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如果不懂历史却要以“前无古人”来谄媚的话,爸爸往后出门就要低着头走路了。”

2 条评论:

  1. 为了当官,他把他祖宗都踢开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就是咯,无耻到自己的面子都可以不要,祖宗算什么?

      删除